【財新網】(記者 王瓊慧)“我們發展多式聯運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發展多式聯運是加快運輸方式深度融合,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主攻方向。”3月31日,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馮立光在“‘一帶一路’建設與物流發展”國際研討會上表示。
該會議由世界銀行、中國交通報社、交通運輸部全球環境基金項目辦聯合主辦,運滿滿承辦,國家物流信息平臺協辦。
多式聯運是指由兩種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銜接、轉運而共同完成的運輸過程統稱為復合運輸。特點是產業鏈條長、資源利用率高、綜合成本低。
據世界銀行交通和通訊技術全球發展實踐局副局長 Binyam Reja(任斌)透露,世界銀行和交通部將開展新合作,重點發展多式聯運和物流體系。該項目將由全球環境基金出資,重點發展交通樞紐體系,并將形成相關文件。
任斌稱,世界銀行會重點關注重要的運輸走廊,如在長江和其他區域,以此提供更好的服務,進而完善相關的基礎設施和交通體系的建設。另外,采取一系列行動和舉措,在廈門和煙臺開展多式聯運的項目試點,并考慮在廣東、合肥等其他城市的物流體系中發展多式聯運的可行性。
“我們要確保這個體系對能夠支持未來幾十年的發展。”任斌表示。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指出,當前國內物流水平整體偏低,物流成本相對較高,在當前仍缺乏國際國內雙向輻射的綜合物流樞紐,且有效的國際物流發展合作平臺尚未建立;運力不標準化、結算體系不夠完善,都是向國際輸出物流能力的限制所在。
而要解決上述問題,多位參會的國家監管機構負責人和業內專家表示,發展多式聯運尤為重要。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馮立光在會上指出,發展多式聯運是加快運輸方式深度融合,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主攻方向。
他稱,從歐美國家發展歷程來,通常都在交通基礎設施建成之后把主攻方向放在多式聯運,并且通過法律將多式聯運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多式聯運可以促進運輸結構的調整,進一步釋放物流拉開通道服務潛能,對降低物流成本作用顯著。
“我們做了一個測算,現階段如果我國多式聯運量占社會貨運量的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將可以降低全社會的物流總費用0.95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節約物流成本支出1000億元左右。”馮立光說。
馮立光表示,當前中國多式聯運發展正處于大有可為的黃金時期,交通運輸部將其作為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繼續推進聯運組織模式創新、完善標準規范和服務規則、開展示范工程建設、強化運行動態監測、加快推動企業聯盟合作、促進國際多式聯運發展等工作。